1,
早知如此绊人心,何如当初莫相识。
——唐 · 李白《秋风词》
《三五七言 / 秋风词》
〔唐代〕• 李白
秋风清,秋月明,
落叶聚还散,寒鸦栖复惊。
相思相见知何日?此时此夜难为情!
入我相思门,知我相思苦,
长相思兮长相忆,短相思兮无穷极,
早知如此绊人心,何如当初莫相识。
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,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,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,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, 此情此景,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。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,秋风、秋月、落叶、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,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。
李白(701年2月8日或2月28日—762年12月) 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“谪仙人”,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,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,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:“李白之诗呼吸宇宙,出乎道;杜甫之诗德参天地,源于儒,皆至天人合一境界,故能出神入化。“《旧唐书》记载李白为山东人;《新唐书》记载,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,与李唐诸王同宗。其人爽朗大方,爱饮酒作诗,喜交友。
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,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,代表作有《望庐山瀑布》《行路难》《蜀道难》《将进酒》《明堂赋》《早发白帝城》等多首。
李白所作词赋,宋人已有传记(如文莹《湘山野录》卷上),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,“李白词”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。
2,
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——《虞美人.春花秋月何时了》李煜
有位作家曾说: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,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。
李煜的这首《虞美人》就是这样的作品。
往事是什么?往事就是春花秋月,一年一年地在产生与消逝间流转,只要人还在,往事的轮回就会一如既往地持续下去,就会如同春花秋月一年年地交替出现。
如此一来,那国破家亡的锥心之痛,也在岁月中一年一年的交替,对李煜实施着锥心的惩罚,不知何日是尽头。
亡国之恨也好,追悔莫及也好,像春水那样不停流去,绵绵不断,奔流不绝,愁有多深,锥心刺骨。
《虞美人》是李煜的代表作,也是他的绝命词。相传他于自己生日(七月七日)之夜唱新作《虞美人》词,声闻于外。宋太宗闻之大怒,命人赐药酒,将他毒死。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,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哀怨。三春花开,中秋月圆,岁月不断更替,人生多么美好。可他这囚犯的苦难岁月,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?“春花秋月何时了”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,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。回首往昔,身为国君,诗人身居囚屋,听着东风,望着明月,触景生情,愁绪万千,夜不能寐。
据史书记载,李煜当国君时,日日纵情声色,不理朝政,枉杀谏臣……作为国君,李煜无疑是失败的;作为词人,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,将词由花前月下娱乐遣兴的工具,发展为歌咏人生的抒情文体。
李煜,南唐末代君主、诗人。字重光,号钟隐,又号钟峰白莲居士,南唐末代君主,世称“南唐后主”“李后主”。李煜精书法、擅绘画、通音律,诗文均有一定造诣,尤以词的成就最高。李煜的词,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、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,又受李璟、冯延巳等的影响,语言明快、形象生动、用情真挚、风格鲜明,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,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,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。
3,
愿为西南风,长逝入君怀。
——汉末三国·曹植《七哀诗》
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,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,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。其代表作有《洛神赋》、《白马篇》《七哀诗》等。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、曹丕合称为“三曹”。
4,
叹年华一瞬, 人今千里,梦沉书远。
——宋 · 周邦彦《过秦楼 · 大石》
此词用语精致华美,描写了对一女子的思念。上片起三句言夜深风凉,后三句追忆往昔,「夜久凭阑」以下道情人远隔之状。过片处想象女子烦愁憔悴之貌。「梅风地溽」三句点以时景,暗寄人事变迁之感。后三句言己思念佳人的伤情之貌。末句以银河疏星寄托辽邈相思,境界空灵纯净。全词章法井然,颇见安排之力,人言清真词「愈勾勒愈浑厚」,观此篇信然。
5,
朝看花开满树红,暮看花落树还空。
若将花比人间事,花与人间事一同。
——唐·龙牙禅师《禅诗》
唐朝最质朴的禅诗,短短28个字,诗句极短,但哲理极深。
纷纭的世界,独守一份宁静与美好。人生无常,聚散随缘。经历的都是修炼;暮回首,一切使我们清醒。保持一颗平常心,读有趣的禅诗才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......
6,
一生负气成今日,四海无人对夕阳。
——现代·陈寅恪《忆故居》
所经历的一切,都会在孤独中变得更加晦暗,孤独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清醒和自省,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,同时也为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物想要保持一定的距离。
林语堂说:“孤独两个字拆开,有孩童,有瓜果,有小犬,有蚊蝇,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,人情味十足。稚儿擎瓜柳蓬下,细犬逐蝶深巷中。人间繁华多笑语,唯我空余两鬓风。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,可都与你无关,这就叫孤独。”
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“刺猬”,每当孤独来袭,会惶恐,会慌张,会错乱,会竖起身上的每一根刺,可是当我们接纳“人生而孤独”的真相,把自己活成整个宇宙,我们就是优雅的“刺猬”。
与其被动接受孤独,不如主动拥抱孤独,让它成为我们生命中华丽的明珠。
我在我的生命中“修篱种菊”,我的内心“繁花似锦”,哪怕外界无处可去,还可以走回自己丰盈的内心。
7,
一树梨花一溪月,不知今夜属何人?
——唐·佚名《杂诗·旧山虽在不关身》
品读:
静静的夜晚,想起故乡那一湾潺潺的溪水,溪水旁边有一树静静绽放的白梨花,清澈的水中倒映着天空一轮明月,可惜我身在异乡,也不知这良辰美景,都付与了谁?
“一树梨花”与“一溪月”的句中排比,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律,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依恋怀缅之情。从修辞角度看 ,写月用“一溪”,比用“一轮”更为新奇,它不但同时写到溪水 ,有一箭双雕的效果,而且把不可揽结的月色,写得如捧手可掬,非常生动。
乡愁是一种深邃而幽远的情怀,故乡的一山一水,一花一树,总有着与众不同的美,对它的思念就像一支清远的笛,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悄然吹起。
8,
风月平生意,江湖自在身。
——宋代·朱熹《观西山怀岳麓以为莫能相上下也聊赋此云》
9,
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
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
——《丑奴儿.书博山道中壁》辛弃疾
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欲说还休。却道天凉好个秋。
此所谓“不如意事常八九,可与人言无一二”!
词不达意,言不尽意,纸短情长,语言有时候真的很苍白。人生所体验的各种情理意趣,心灵所感受的一切,都不是语言和文字所能传达的。
宋孝宗淳熙年间,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,常到博山游览。博山风景优美,他却无心赏玩。眼看国事日非,自己无能为力,一腔愁绪无法排遣,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。
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,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,通过“少年”时与“而今”的对比,表达了作者受压抑、遭排挤、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。
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“愁”字,以此作为全篇的线索,构思精巧,感情真率而又委婉,言浅意深,令人回味无穷。
10,
堪恨西风吹世换,更吹我、落天涯。
——宋·邓剡《唐多令·雨过水明霞》
《唐多令·雨过水明霞》是南宋词人邓剡于宋祥兴元年所创作的一首词。词的上片描绘了凄清的秋景;下片回顾历史兴亡更替,抒发了深沉的兴亡之感和亡国之恨。全词借景抒情,吊古伤今,意象幽冷,风格苍凉
11,
春风若有怜香意,可否许我再少年?
——当代·佚名 《咏苍髯》
元代李之仪诗《咏苍髯》
白发青丝一瞬间,年华老去向谁言。
春风若有怜香意,可否许我再少年?
满堂明灯照我衰,残酒倚楼咏苍髯。
空馀物是谁住,更添怨色寄寒潭。
(百度查询,怜花.怜香.怜老不一.第七句似有缺失)
虽多年流传,却屡见屡叹!叹人生不易,叹韶华易逝,叹人生苦短,叹老之将至。其实看透了,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,自然规律,随缘自在,活好当下,为是!
12,
青山一道同云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。
——出自唐代王昌龄的《送柴侍御》
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、雨露润泽,沐浴在同一轮明月下,又何曾身处两地呢?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分隔两地、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。
13,
他日再相逢,清风动天地。
——出自唐代贯休的《古离别》
出自唐代贯休的《古离别》 离恨如旨酒,古今饮皆醉。 只恐长江水,尽是儿女泪。 伊余非此辈,送人空把臂。 他日再相逢,清风动天地。
14,
往来千里路长在,聚散十年人不同。
——唐·韦庄《关河道中》
“关河”,指长安以东之黄河函谷关一带。《关河道中》一诗,应是写在晚唐诗人韦庄十年漂泊期间。其时他多次赴京应举,风尘仆仆,从诗中的“往来千里路长在,聚散十年人不同”之句可见。他本来壮志凌云,像当年杜甫一样立志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,即诗中所谓“平生志业匡尧舜”。但是,时光飞逝,如箭之急;天道多私,似弓之曲。匡时济世之志成空,他就不免“又拟沧浪学钓翁”了。诗的结尾,韦庄抒写的是自己归隐林泉独善其身之叹。
韦庄《题许浑诗卷》说:“江南才子许浑诗,字字清新句句奇。十斛明珠量不尽,惠休虚作碧云词。”此诗如用以自况,他也当之无愧。以七律而论,韦庄今存七律一百四十五首,多警句佳篇。“但见时光流似箭,岂知天道曲如弓”,意象鲜明,对比尖锐,为直抉人生世相之奇句,岂止古人而已,今人仍可引起强烈的共鸣。
15,
尽日寻春不见春,芒鞋踏破岭头云。
归来偶把梅花嗅,春在枝头已十分。
——唐·无尽藏《悟道》
常人总以为心外的世界很宽很大,而不知道心内的世界更宽更大。佛经上说:“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。”可见我们的心量有多宽敞,有多广大。
俗话说“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”,如果你执迷于某件事,某件物品的时候,你就会费尽心思,全心全力地去寻找,追求。
孰不知,如果能静下心来好好想想,你需要的事物,或许就在眼前。
16,
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
——唐代·李白《将进酒》
在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中,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都与酒有关。唐代诗人李白的《将进酒》中写道: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,以及对酒的热爱。
17,
世事沧桑心事定,此生一跌莫全非。
——清·龚自珍《已亥杂诗》
梁启超先生为冰心书写了一幅条联:世事沧桑心事定,胸中海岳梦中飞。这是冰心自己从清代诗人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中选出来的。
“世事沧桑心事定”选自《杂诗》第149首:只将愧汗湿莱衣,悔及堂堂岁月违。世事沧桑心事定,此生一跌莫全非。写龚自珍触杵权贵,辞官出京,回到家乡看到老父倚门而望、盼子归来时的激动之情,表明作者历经沧桑,身受挫折,不改初衷的决心。
“胸中海岳梦中飞”选自《杂诗》第33首:少慕颜曾管乐非,胸中海岳梦中飞。近来不信长安隘,城曲深藏此布衣。抒发作者虽将辞官归乡做一布衣,却仍眷念黎民,胸怀海岳,向往自由之志。
冰心一生活了99岁,世事沧桑变化,但心事已定,无论怎么变化,心里有数,让人们看出一个智者的透彻与从容。
人生就是跋涉,每个人都要面对挑战,面对困难,面对变化。成败得失是寻常事,要以从容心态面对。一帆风顺是风景,逆水行舟也是风景,你就是那个从容观风景的人。
人生路上跌倒很正常。跌疼了就醒了:世事沧桑心事定,此生一跌莫全非。
18,
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。
——刘过《唐多令·芦叶满汀洲》
大意:想要买上桂花,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。但却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。
心得:有人说,“花有重开日,人无再少年。”也有人说,“不要愁老之将至,你老了一定很可爱。而且,假如你老了十岁,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,世界也老了十岁,上帝也老了十岁,一切都是一样。”面对年华衰老,你是何种感受呢?
19,
陶尽门前土,屋上无片瓦。
十指不沾泥,鳞鳞居大厦。
——宋·梅尧臣的《陶者》
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、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,古代有很多,但从唐人孟郊的《织妇词》到宋人张俞《蚕妇》,多着眼于衣着。郑谷的《偶书》,于濆的《辛苦行》从耕者腹长饥入手。相比之下,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,就显得十分新颖。这两句有的本子作“十指不沾泥,”“十”字虽不如“寸”字尖新,但也写出了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。而以“鳞鳞”形容大厦,形象也非常鲜明。诗人用字简练,含意深刻,读之发人深省。
《陶者》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。首二句以陶者“陶尽门前土”与“屋上无片瓦”相对比,付出如彼,所得如此,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。后二句以居者“十指不沾泥”与“鳞鳞居大厦”对比,付出如彼,所得如此,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。前二句以对比道出,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,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。
《陶者》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,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,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,风格古朴平淡。
在梅尧臣以前,唐代人已经写了大量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诗,大都写耕织的农民,梅尧臣这首诗换了个角度,写手工业者,可以说是对自己做诗目标“意新语工”的实践。诗在写作上,打破了绝句声律的格局限制,句法散文化,近似古代的风谣,这正是梅诗古朴淡泊的特色。后来有位并不出名的诗人张俞,作了一首《蚕妇》诗说:“昨日入城市,归来泪满巾。遍身罗绮者,不是养蚕人。”主题与梅诗相同,不知是否受到过梅诗的启发。近代有很多风谣,往往通过对比显示不合理,则受梅诗影响是很明显的。
20,
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?
——王勃《滕王阁序》
《滕王阁诗》一般是作为《滕王阁序》的结尾出现的。不过初唐四杰之一,名不虚传,写出来的诗,也是相当了得:
滕王高阁临江渚,佩玉鸣鸾罢歌舞。
画栋朝飞南浦云,珠帘暮卷西山雨。
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。
阁中帝子今何在?槛外长江空自流。
沈熙乾说:
这首诗是《滕王阁序》的序诗,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,很有特色。一般说来,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,起铺排的作用。这里用来作结束,而且不像两扇门一样地并列(术语称为“扇对”),而是一开一合,采取“侧势”,读者只觉其流动,而不觉其为对偶,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。
查了资料,康震老师说,当时王勃却在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,呈上序诗便扬长而去,直奔江边。
当人们慢慢欣赏这首诗时,却有人发现结尾空了一个字没有写。大家仔细一看,果然看见诗末空了一个字。阎伯屿和大家说,有可能是他怠慢了王勃,所以王勃故意空出一个字来为难大家。既然这样,大家不妨试一试。
有人说是“独”字,有人说是“船”字。问到阎伯屿的女婿吴子章,他冥想苦思了好久,说是“水”字。阎伯屿面露不悦,他认为“独”字太浅,不合王勃的诗境;“船”字又太俗,根本不值得讨论;“水”字的意思太明显,丝毫没有诗意。大家思索了很久,还是没有填出适合的字。
突然阎伯屿向衙卫问道,此时王勃的船到哪里了?衙卫答道,最快可到丰城。
阎伯屿听后,急忙命衙卫前去追赶王勃,并且让他告诉王勃他愿意用千金来求这个字。衙卫立刻前往,快马加鞭,终于追上了王勃。衙卫向王勃说明了来意,王勃告诉衙卫,他将这一字写在衙卫的手心上,他一定要握紧拳头,见了都督才能把手伸开,否则这个字会不翼而飞。
衙卫回到府衙,在阎都督面前伸开巴掌,但空无一字。阎伯屿自言自语道,为什么是空的呢?然后他猛然一惊,心想难不成是个“空”字?
等他把“空”字添入诗句中后,众人无不拍手叫绝。阎伯屿更是赞叹,这个“空”字用得太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