鸦片,可入药,也会吸食成瘾,很难戒除。西汉张骞出塞,打通了丝绸之路,鸦片就从西域流入中国。历史记载华佗曾用大麻和鸦片入药,制成麻醉剂。到明朝末年,鸦片已经比较普遍,很多王公贵族将鸦片作为一种奢侈品享受。此时,鸦片并没有泛滥成灾,朝廷也没有严厉禁止,直到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出现。
1、鸦片介绍

罂粟
鸦片,又叫阿片、阿芙蓉,俗称大烟,是将罂粟未成熟蒴果割伤果皮后,渗出的白色乳汁干燥凝固而成,分为生鸦片与熟鸦片。生鸦片呈黑色或褐色,表面干燥而脆,味苦,有刺激性气味,如陈旧尿味。熟鸦片是生鸦片烧煮和发酵而成,表面光滑,呈棕色或金黄色,吸食时有强烈的香甜气味。
2、东印度公司
1600年,英属东印度公司(叫“东印度公司”有多家,分属不同的国家)成立,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。1757年,英国占领了印度鸦片产地孟加拉。1773年,英属东印度公司取得了印度孟加拉鸦片专卖权,至此,鸦片贸易迅速发展起来。

东印度公司
茶叶、丝绸、陶瓷,一直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,欧洲对这三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很大,中国也在对外贸易中赚取了大量白银。英属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国-印度-英国这条贸易线,通过运输丝茶瓷,赚取了大量利润。当时的清朝是自然经济国家,生活用品大多自给自足,对英国的棉纺品需求不大,因此,英国对中国的贸易一直处于逆差。
马克思《资本论》描述资本的贪婪:“如果有10%的利润,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;有20%的利润,它就活跃起来;有50%的利润,它就铤而走险;为了100%的利润,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;有300%的利润,它就敢犯任何罪行,甚至冒绞首的危险。”

鸦片仓库
孟加拉是印度鸦片的主要种植地,英属东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鸦片贸易独占权后,开始通过贸易中间商向清朝大量走私鸦片。一箱印度鸦片的成本仅300卢比,运输到中国的卖价达2500卢比,因此,把印度鸦片输入到中国被视为发财捷径,到1839年,输入中国的鸦片多达4万箱。
3、鸦片危害
鸦片危害分两类:第一、对吸食者个人的危害;第二、对国家财政的危害。
鸦片作为药材,具有镇咳、止泻功效,但若直接吸食,却有强烈的成瘾性,且难以戒除。清朝《梦厂杂著》记录吸食者痛苦状:“瘾至,其人涕泪交横,手足委顿不能举,即白刃加于前,豹虎逼于后,亦唯俯首受死,不能稍为运动也。故久食鸦片者,肩耸项缩,颜色枯羸,奄奄若病夫初起。”因此,中国人曾被外国侮辱为“东亚病夫”。

鸦片吸食者
海外商人以走私鸦片所得白银,向中国购买茶叶、丝绸、陶瓷后,还能剩余大量白银。清朝对外贸易,从顺差变为逆差,从而导致大量白银流出,银贵钱贱的现象愈发严重,增加了百姓的税收负担。平常流通使用的是铜钱,而上税却需要白银,当银贵钱贱后,百姓需要更多铜钱兑换白银。百姓税赋加重,对朝廷的不满也会加深,朝廷的统治就会越发不稳定。
4、朝廷禁烟
康熙1684年统一台湾后,开放海禁,允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,并指定广州(广东)、漳州(福建)、宁波(浙江)、云台山(江苏)作为对外通商口岸。后发现入境海外商船越来越多,且携带武器,清政府担心洋商滋事,于乾隆1757年,关闭其它贸易港口,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易,且规定由政府特许的“广州十三行”统一管理对外贸易。

广州十三行
1729年,雍正颁布《兴贩鸦片及开设烟馆之条例》,首次提出用刑罚手段惩治贩卖、教唆或引诱他人吸食鸦片的行为。1796年,清朝再次下诏禁止鸦片输入。然而,英国商人采取偷运、武装走私,以及贿赂收买清朝官吏等手段,鸦片贸易依然通行无阻。林则徐曾说“开馆应处绞刑,律例早有明条,而历年来未闻绞过一人,办过一案。”可见,朝廷禁令仅是一纸空文。
1838年﹐鸿胪寺卿黄爵滋向道光皇帝承上《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》,列举大量事实说明银两外漏与吸食鸦片的关系,认为“耗银之多,由于贩烟之盛,贩烟之盛,由于食烟之众”,再加上官吏的贪赃枉法,致使禁烟难成,进而提出“重治吸食”的主张。湖广总督林则徐亦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:“迨流毒于天下,则为害甚巨,法当从严。若犹泄泄视之,是使数十年后,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,且无可以充饷之银。”
1838年,朝廷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,查禁鸦片。为表朝廷禁烟决心,林则徐在广州严正声明:“若鸦片一日不绝,本大人一日不回,誓与此事相始终,断无中止之理。”1839年6月,将缴获的2万余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。

虎门销烟
此次虎门销烟,打击了鸦片走私,同时让更多中国人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。1840年,英国以此为借口,向清朝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。清朝在鸦片战争的失败,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,开放更多通商口岸,承认鸦片为合法商品。至此,鸦片倾销更严重了,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,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达几十万箱。
落后就要挨打,就会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。鸦片,荼毒国家与民众,即使朝廷有心禁止,也是无力执行,只能眼睁睁看着外国掠夺国家财富。